铁道兵在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抛头颅洒热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82年,第七次大裁军决定,铁道兵归铁道部建制领导。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在铁道兵身后,一个巨型央企,中国铁建走向世界。2020年,中国铁建逆势增长,新签合同额2.56万亿,位居建筑央企前列。
铁道兵系列之一
使命,与生俱来
今年,是中国铁建兵改工38年。
从1948年到1983年铁道兵35年的光辉历程中,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对这支英雄的队伍充满厚爱,倾注心血。他们的亲切接见、热情鼓励、勉励题词,不仅是当年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也是今日铁建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强大动力。
毛泽东下令成立铁道兵团
铁道兵的历史,要从辽沈战役说起。
1948年7月,战略大反攻前夜,为适应大兵团作战需要,以东北护路军为基础,整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这就是铁道兵的前身。
成立伊始,铁道纵队日夜抢修东北铁路干线,保障了大部队的调动和粮食、弹药的供给,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大军挥师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1949年4月,随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的铁道纵队机关进驻北平。谁也不会想到,这支部队的命运正面临波折。
当时,铁道纵队领导中,有人主张将铁道纵队改成铁路工程队,脱离军队指挥,改归军委铁道部领导,并撤销纵队领导机关。苏联顾问了解此事后,紧急向周恩来建议,不应该把铁道纵队改成工程队,并以苏军为例说明保留铁道纵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周恩来随即向毛主席报告,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
5月16日,毛主席亲自签署中央军委命令,将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并确定该兵团为中央军委建制,继续努力执行铁路抢修和复旧任务。
后来的历史一再证明,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为了保障战时铁路运输大动脉的畅通,配合支援各野战军追歼残敌,铁道兵团指战员用热血和生命履行了一个庄严承诺——“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为全国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年后,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铁道兵团陆续入朝参战。在3年硝烟战火中,兵团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保障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1953年9月,中央军委将铁道兵团和新建铁路指挥局所属部队整编为铁道兵。毛主席任命名将王震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铁道兵迎来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当时,朝鲜战争已胜利结束,部队陆续回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全国进入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经济建设,铁路先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找王震谈话,对铁道兵的建设和工作作了一系列指示,要求铁道兵发扬成绩,继续前进,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加强海防建设,打破海上封锁,1954年7月,中央决定抢建黎湛和鹰厦两条铁路。毛泽东点将铁道兵担任筑路任务。他在中南海召见王震时强调,关键是快,要用抢修精神、战斗姿态,迅速修通这两条铁路。
王震雷厉风行,亲率部队日夜兼程,赶到雷州半岛,并将铁道兵兵部从北京搬到广西贵县(现贵港市),现场指挥施工。经9个月艰苦奋战,建成了300公里的黎湛铁路。紧接着,又集中8个师的兵力,转战鹰厦线,兵部也从贵县迁驻福建南平。仅用22个月,鹰厦铁路宣告提前1年修通。近700公里铁路,难度极高,被形容为“移山填海”,英勇的铁道兵也被人民群众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据史料记载,从1958年到1970年,毛主席亲切接见铁道兵领导和官兵代表共11次,约1万余人。这是对铁道兵将士的高度关心和褒奖。
1953年12月25日,毛泽东为《铁道兵》报题写报头。今天,“铁道兵”这3个鎏金大字,雕刻在中国铁建大厦的大厅墙上,成为这家世界百强企业最珍贵的历史遗产和传家之宝。
朱德嘱托建设全国铁路网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朱德对铁道兵倾注了深厚感情。
1950年1月,朱德就为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两次向毛泽东报告,要迅速建立海军、空军、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和铁道兵。建议得到毛泽东的赞同后,朱德即着手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全军精简整编,组建新的军兵种。而早在毛泽东下令成立铁道兵团后,朱德就具体安排指导改编工作。以战时陆军编制为基础,将铁道纵队的支队改为师、大队改为团,编成3个师、2个独立团,一所干部学校。还为兵团的报纸题写《人民铁军》报名。
当铁道兵在北京成立时,朱德亲题:“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铁道兵而奋斗!”发表在1954年元旦出版的《铁道兵》报第1期(总204期)头版显著位置上。
1954年5月,铁道兵从朝鲜凯旋,召开庆功大会。朱德莅临讲话,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铁道兵的殷切期望,勉励指战员不怕困难、不辞艰苦,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祖国和人民修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庆功大会变成了动员大会。此后,朱德还多次亲临铁道兵部队及工地视察。1958年7月,为纪念铁道兵组建10周年,朱德挥笔题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铁路!”表达了对铁道兵的勉励和期待。
1964年,毛泽东发出“成昆路要快修”的号召,朱德立即提议“使用铁道兵修”。次年4月,年近八旬的他风尘仆仆地来到昆明碧鸡关隧道工地,同官兵们亲切握手,鼓励大家要争时间,保质量,克服困难,提前打通成昆线的第一座隧道。
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在玉泉路附近破土开工。朱德兴致勃勃地拿起铁锹,同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为我国第一条地铁铲了第一锹土。随后,前往新营区看望士兵,勉励大家一定要精心施工,早日把地铁修好。
这是朱德生前最后一次视察铁道兵部队,看望他所钟爱的铁道兵官兵。
而铁道兵也没有辜负朱德的期望,他提出的建设四通八达铁路网的梦想,在以铁道兵为主力的建设者的艰苦奋战下,已经成为现实,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周恩来屡次点将寄予厚望
作为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对铁道兵无比重视、信赖和关心,把它作为新建铁路的开路先锋,哪里需要就派到哪里去开拓,哪里困难就到哪里去排除。
在党中央作出抢建黎湛、鹰厦铁路的决定后,周总理召集王震等铁道兵领导研究部署时指出,这两条铁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条靠近台湾,一条靠近海南岛;在敌舰封锁东部海岸,阻挠我国对外通商的严峻情况下,加紧抢建黎湛铁路,开辟湛江港,尤为重要。
1964年夏,面对中苏关系恶化和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后的严峻形势,中央决定加快“三线”建设,建设西南后方基地。成昆、贵昆、川黔铁路就是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项目。对西南的铁路建设,周恩来精心规划,妥善部署,调兵遣将,具体指导,组织由铁道兵、铁道部工程局为主力的30万大军投入铁路大会战。
从1965年7月至1966年3月,川黔、贵昆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工程宏大艰巨的千里成昆铁路,北段施工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干扰,工程进展缓慢并一度停滞,通车计划受到严重影响。周恩来闻讯后指示铁道兵抽调180余名干部赶赴工程局工地,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任务。随后,指示由铁道兵实施军管。1969年3月,他再次指示:“西南地区铁路建设由铁道兵统一指挥施工。”批准成立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在中央发出“成昆铁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号令后,全体筑路官兵和铁路职工积极响应,万众一心,排除万难,终于如期建成通车。同时还建成了攀枝花铁路支线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铁路专用线。
据史料统计,经周总理批准、部署,由铁道兵承担修建的重要铁路有黎湛、鹰厦、包兰、嫩林、贵昆、成昆、襄渝、京原、青藏、南疆等十余条干线,还有通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清绿铁路。
这些铁路大多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千百年来人们就认为是不可逾越的天险,在铁道兵手里变为通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铁路不仅改善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而且将西部建成为新中国稳固的战略大后方,也为日后西部地区的矿产开发、产品流转、工业建设、国防建设创造了交通条件。
1966年春天,周恩来从电台广播中听到了《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他在中南海西花厅与铁道兵领导同志开会前,特地指挥着将领们高唱这首歌。他说,这支歌写得好啊!干革命,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要志在四方!
当铁道兵奉命修建北京地铁时,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从总体设计、技术设备到施工方案、组织领导,直到运营都亲自过问指导。
1970年4月,当这条全长29公里的地铁建成通车后不久,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在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政治委员宋维栻陪同下,深夜乘坐地铁。他仔细观察和询问了地铁设备和车辆转运情况,对车辆噪音大、座位窄、车厢与站台间隙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周总理在重病缠身的最后岁月,仍然牵挂着西藏、新疆的铁路建设。1974年4月,他刚开完全国人大会议,就抱病约见铁道兵领导。他说:“边疆的人大代表强烈要求通铁路啊,青藏铁路你们要抓紧上马。”12月,他指示成立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任命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为副组长,统一领导青藏铁路建设工作。
这是周恩来对铁道兵的最后一次指示,距他1949年1月在西柏坡听取铁道纵队领导汇报工作并作首次指示,跨过25年。
而这也恰恰是铁道兵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25年。(本文合作者陈远谋,系原铁道兵报社副社长)
铁道兵
你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指引千万双前进的眼睛
你是一首雄壮的乐章
还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你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凝固在共和国的堂前
抚摸过去的岁月
还能感受到强劲的脉搏
列车呼啸而过的车轮声里
依稀可以看见金戈铁马的身影
喊一声:
多少老泪纵横
多少旧梦苏醒
2
你的前面没有路
路是你的追随者
在你的身后延伸
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
有你昂扬的歌声
骆驼倒下的戈壁荒漠
有你坚定的脚印
雄鹰飞不过去的雪山
有你不屈的身影
你像纤夫屈身前行
拉着铁路穿过千山万岭
悬崖再陡,急流再险
都阻挡不住英雄的铁道兵
杨连第,努力攀登
把你的旗帜和英名
插上令世界仰视的高度
当巨石扑向战友
张春玉一个箭步
用血肉之躯将危险支撑
把他的硬骨头
展示给每一个人
蚊虫、帐篷、狂风
用最简单的工具
挺进地质复杂的地下博物馆
肩挑背驼,铁锹扁担
你像蚂蚁一样蹒跚在万壑千山
一手高举火把
一手紧握铁铲
把最深的黑夜搅翻
汗水溶化千层岩
风枪打通万重山
在欣慰的笑容里
一座座桥隧紧密相连
3
为了捍卫你的荣誉和尊严
多少战友永远离开了人间
6615
今天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多少年以前
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爹娘牵挂的儿子
是子女回味的父爱
是女人相思的爱情
没有等到凯旋
他们就已经长眠
四肢连成钢轨
肋骨化成轨枕
来不及表达的柔情
深藏在路基的底层
只有那信念
树起在高高的桥墩
墓碑无言
屹立在铁路沿线
列车一路歌唱
一声声汽笛
向长眠的战友问安
4
今天,中国铁建
将你的精神继承
以世界500强的姿态
向更广阔的天地进军
前进的队伍
依稀见到你伟岸的身影
流动的血液
澎湃着你厚重的声音
每一步发展
都追随你坚实的脚印
军旗还在心底燃烧
军号还在梦中召唤
如果你是一座丰碑
我就是生长在你影子里的一棵小草
如果你是一首雄壮的乐章
我就是你回荡在蓝天的一个音符
如果你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我就是画卷上一串向远方延伸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