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道兵相声艺术家”称谓王金宝先生,一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讣告第一句是“原铁道兵文工团相声演员、作家王金宝”。二是讣告“盖棺定论”王金宝艺术成就“创作演出了《一仆二主》《高原彩虹》《五官争功》等优秀曲艺作品”,《高原彩虹》是铁道兵题材的相声。
王金宝(左)与马季。
王金宝1937年出生于北京,1956年当铁道兵,1960年调入铁道兵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和演出。1962年,铁道兵参建中尼公路。该公路长485公里,翻越4座大雪山,海拔高,空气稀薄;冰雪、雨季长,气候条件、施工环境恶劣。铁道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严寒,斗雨雪,争分夺秒,顽强拼搏,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中尼公路施工,战士们进出工地,攀峭壁、爬软梯,系保险绳和安全带悬空作业的情景。
哪里有铁道兵艰苦的施工,哪里就有铁道兵艺术家的身影。1965年,铁道兵文工团十余人组成慰问团来到中尼公路工地。王金宝就是其中的一员。文工团员们一边演出,一边施工,体验生活,创作作品。5个月时间,创作了铁道兵修建中尼公路内容的歌舞、说唱等十几个节目,包括后来广受好评的《请喝一杯酥油茶》、《我们是藏族女民工》、《金珠玛米亚古都》等。王金宝创作、演出的相声《高原彩虹》,在部队及当地的慰问演出中,广受赞扬。
王金宝和铁道兵文工团员与中尼公路建设者合影。
《高原彩虹》的素材是发生在修建中尼公路中的真人真事。相声以“我”到连队“学习锻炼”为主线,塑造了一位吃苦耐劳、朴实善良的班长形象。“说”工程艰难,官兵友爱,歌颂铁道兵“志在四方、艰苦奋斗,是喜马拉雅山的开路先锋”。
因为《高原彩虹》,王金宝与相声大师马季结缘。
马季和唐杰忠在一次演出时,看到一篇写修建坦赞铁路的相声,打算修改,辗转找到铁道兵文工团写“铁路”的相声创作者王金宝。马季的妻子是铁道兵文工团的歌唱演员。王金宝修改了相声,也将《高原彩虹》呈送马季审阅。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优秀曲艺作品选入《高原彩虹》。
马季是“以赞美新生活和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他对《高原彩虹》积极向上的主题,传奇的雪域高原筑路生活,战士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可谓一见钟情。于是,便于唐杰忠反复研讨,领会战士的忠诚和精神,充满激情地演出,一时走红了中国艺术界,终成为相声的经典。
若视频播放不了,请点击查看视频
1984年,铁道兵撤编,马季将王金宝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会说能写的王金宝成为马季创作团队的核心人物。1987年,马季与众弟子上春晚说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王金宝扮演“鼻子”,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之后,王金宝长期与马季合作,共同创作演出了《一仆二主》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曲艺作品。
王金宝先生昨天逝世,中国新闻网等网络媒体,姜昆、贾玲等演艺界知名人士,纷纷发布消息与追思文章,赞扬铁道兵相声艺术家王金宝“为曲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