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块重25.5公斤的和田玉现身武汉,叫价5亿元,喊价之高引来争议,有人说是幕后独霸,有人说是实价。从27年前的20多万元到7年前的1000万元,再到如今加工后的5亿元,这颗绝世美玉能够揭开当前和田玉“疯狂财富神话”的谜底吗?记者进行了追踪查询拜访。
据武汉金杉金币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国介绍,早在1985年他在和田老乡家见到这块玉就一见钟情,但老乡开价28万元,让每月工资只有40元的他无缘所爱。2005年他到新疆寻玉,又与这块玉不期而遇,他花了1000万元收为己有。
玉不琢不成器,他把费尽周折收上来的和田玉交给袁嘉骐大师加工。何建国说:“绝世好玉加上大师工艺,让这块玉在去年摘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然而,除了美玉可赏,5亿元的叫价也引来很大争议,有人说这是“噱头”,是有人幕后操作,也有人暗示自古“黄金有价玉无价”,已经很是罕有的和田玉中的上品确实值这个价。
新疆宝玉石质检站副站长李忠志暗示,她目前接触过上品的和田玉最高也就是几千万元,90公斤的和田羊脂玉籽料也曾见过,但价格也没有上亿元。从市场来看,“5亿元”背后明显有炒作的可能。
持相似不雅概念的还有新疆宝玉石协会高级参谋易爽庭,60多岁的他与和田玉打了一辈子交道,此中堪称极品的和田玉他见过不少,但是上亿元的要价,他还没有碰到过。
易爽庭说:“目前顶级羊脂玉原料1克在6000元到8000元,国内目前最高的工艺费不超过100万元,5亿元是和田玉保藏市场有泡沫的表示。”
然而,内地一些业内人士则认为,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大爱如天歌》喊价5亿元是实价,并不离谱。在武汉经营一家保藏品店的老板邹晓玲分析,这两年经济成长很快,但民间投资渠道很少,楼市不景气、股市不敢进,普通人搞实业没有机会也不懂专业,于是越来越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保藏品、文化品和艺术品市场上。“钱多了,好工具有限,自然水涨船高,喜欢的人谁也不会感受贵。”邹晓玲说。
何建国暗示,摆上商场,不标价不合适,圈里的伴侣说值好几亿,标5亿元也不算高。他暗示“没想卖,在武汉这是有价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