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景林长篇小说《铁军忠魂》尾 声
2018-07-04 02:10:30 浏览:29348次 【

  尾  声

  1984年8月,加格达奇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纪念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二十周年。原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指挥、铁道兵副司令员何辉燕应邀出席。故地重游,睹物思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个设想油然而生。在见到由原铁三师改制的中铁十三工程局的领导时,老将军把这一设想提了出来。他说:“大兴安岭是铁道兵持续战斗最长的地方,你们三师在那里呆了二十多年,眼看就要离开了,能不能在离开之前,在那里留个东西作为纪念。”十三局局长李赞国和政治部主任王治忠当即表示赞同。经过一番认真研讨,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曾任铁三师师长的李赞国局长深情地说:“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名烈士的遗体,修建纪念碑很有必要,不是为我们自己,是为前人,也是为后人。”

  纪念碑设计者--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特邀著名油画家高虹、美术创作室主任许宝忠,专程赶赴加格达奇,进行实地勘测和调研。他们认为: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绿色宝库,而加格达奇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这座纪念碑的修建,既是对打开宝库人们的纪念,又是一件流芳千古的艺术品,应该超凡脱俗、独具特色,成为寓意深远的精神象征。两位老专家历时两个月,做出了沙盘和微缩模型,并绘出了效果图油画。按照设计,纪念碑由三个部分组成:主碑是两根放大的铝合金平行铁轨,宽一点三米,高二十米,中部由铁道兵兵徽连接,象征铁道兵在大兴安岭拼搏奋战二十年;主碑的后面是附碑,宽十米,高三米,厚一点三米,花岗岩和大理石结构,下面是“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1964--1984”的题字,配着两幅反映铁道兵施工场面的浮雕,背面为纪念碑的碑文;主碑的前边是一头昂首挺立的“四不像”(驯鹿)雕塑,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对铁道兵部队的无私援助。纪念碑的建址选定在加格达奇北山,因为这里将被建成一座美丽的公园。纪念碑就像是一颗明珠,镶嵌在这顶“花冠”之上,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亮丽风景,必将起到一种精神的传承作用;况且,原铁道兵会战指挥所及铁三师师部,原址就在其山脚下,将纪念碑建在山上,无疑也是对铁军忠魂的礼赞。

  1988年7月,“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胜利竣工。7月28日,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在加格达奇举行了纪念碑落成典礼。应邀前来参加典礼的有:徐诚之(原铁六师政委、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席华亭(原铁三师政委、铁道兵政治部副主任)、刘秉顺(原铁九师政委、铁道兵后勤部政委)、毕于兴(原铁三师政委)、翟月卿(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指挥)、李赞国(原铁三师师长、时任中铁十三工程局局长)、陈钖镇(原铁三师政委、时任中铁十三工程局党委书记)、王竹岭(中铁十九工程局副局长)、李士军(原五零五部队宣传处副处长、时任中铁十九局政治部主任)、崔勇(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画家)等。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赵向东、大兴安岭行政公署副专员张举等党政领导,出席了典礼。各新闻媒体记者、当地有关单位领导、各人民群众团体共三百余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1999年9月26日,在纪念碑附近重建的革命烈士陵园落成。

  1999年10月1日。一支身着军服的百十人队伍,打着一面写着“铁道兵”的红旗,抬着一个样式别致的大花圈,走进了加格达奇北山公园,来到烈士陵园前面的广场上。新落成的这座坐西朝东的陵园,由白色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构成,“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在高高耸立的主碑上熠熠闪光。从两侧的通道进入墓地,迎面附碑的正面镌刻着碑文,背面为烈士名录,对着九十座陵墓。

  作为领队的铁军,肃立在队伍前面,朗声说道:“同志们,战友们:在‘国庆’五十周年的光辉时刻,原铁道兵第三师的部分战友,从祖国各地来到了大兴安岭,重走嫩林线,再叙军旅情。今天在加格达奇的活动,主要有四项:一是在这座陵园祭扫烈士墓;二是瞻仰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三是探访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和铁三师机关旧址;四是与加格达奇战友联欢。现在进行第一项。首先演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把横幅拉起来,放在队伍前面。”这条又长又宽的红布横幅,上写着“铁军忠魂”四个白字。临时组建的小乐队,奏响了各种乐器。大家情绪高昂地唱了起来……随后,铁军发布命令:“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敬礼!”四个人抬着花圈,送到了纪念碑前。大家神情肃穆,向纪念碑敬军礼。铁军宣布:“朗读纪念碑碑文。”林中飞和钱诗璧走到前面,齐声念道:“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岁月悠悠,三十五载。遥忆当年,加格达奇人迹罕至,泽野一方,自大兴安岭开发始,各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广大官兵沐风栉雨,奋战林海,英杰辈出,功彪青史,与日月同辉。如今林城初兴,而为之献身的英灵却长眠于地下。谨致:为林区暨加格达奇建设与发展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为捍卫新中国主权的尊严而魂归于此的烈士永垂不朽!十五万山城人民永记烈士英名。行先烈开辟之路,竞前人未竞之业。适逢改革开放伟大时代,又值世纪之交,看未来伟业方兴。誓发奋努力,再创辉煌,以告英灵。特立此碑,遂志纪念。中共加格达奇区委员会、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九月廿六日立。”铁军接着介绍说:“在这座陵园中,长眠着九十位烈士,大多数都是铁道兵战士。在嫩林线的大杨树、加格达奇、松岭、新林、呼中、塔河和阿木尔等七个地方,都建有烈士陵园,埋葬着三百多名烈士。平均每铺设两公里铁路,就倒下一名铁道兵战士。请大家脱帽,向烈士默哀。”

  随后,队伍被拉到了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前面。铁军吩咐说:先请大家自由参观;然后集体合影留念;最后举行瞻仰仪式。

  矗立于加格达奇北山之巅的这座纪念碑,犹如镶嵌在城市花园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直插霄汉的两条钢轨,焕发着壮烈的浩气雄风。铁道兵兵徽上的“八一”两个字格外醒目。原本兵徽上是没有“八一”字样的,做此添加似乎在昭示着军魂不散。放眼眺望,加格达奇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在万紫千红的秋色辉映下宛如仙境。这个在三十五年前还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镇,如今已变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城市。

  “集合!到纪念碑前集合!把旗帜打起来,把横幅拉起来,集体合影留念。”

  照完相后,重整队伍。铁军宣布:“请乐队演奏《铁道兵志在四方》。请原铁道兵第三师参谋长龙飞讲话。大家欢迎!”在热烈的掌声中,一头银发、精神矍铄的龙飞走到队前,敬了个军礼,满怀激情地说:“同志们,战友们:站在这座纪念碑下,我的心里很不平静。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战斗场景,一幕一幕地映现在脑海之中,一个一个战友的身影接踵而来,那些牺牲的烈士形像历历在目,怎能不让人壮怀激烈,感慨万端?从1948年7月到1984年1月,踏着解放战争的战火烽烟,铁道兵异军突起,大显神威,前线部队打到哪儿,就把铁路修到哪儿,抢通了一条条运输大通道;冒着抗美援朝的枪林弹雨,铁道兵浴血鏖战,威震敌胆,筑起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修建出一条条钢铁大动脉。从波浪翻卷的东海岸边,到激流汹涌的金沙江畔,从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到天寒地冻的林海雪原,从沟壑纵横的黄河两岸,到层峦叠嶂的川陕山间,从冰火双重的天山脚下,到蛮荒苦寒的青藏高原,铁道兵在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是经济大动脉和国防建设的排头兵。我们铁道兵第三师,是由解放军的第一支铁道部队--铁道纵队改编成立的,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尤其是在修建嫩林铁路的二十年当中,数万官兵用艰苦卓绝的奋斗、激情燃烧的创造和无私无畏的奉献,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做出了卓异贡献。昔日被称为‘高寒禁区’的原始林区,如今已经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过去人迹罕至无路可行的森林腹地,现在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一列列满载木材的列车驶出深山老林,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全国百分之七十五的电线杆儿、百分之五十的铁路枕木、百分之三十的矿山坑木,等等,使用的都是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我们面对的这座威武雄壮的纪念碑,铭记的就是我们铁道兵的历史功绩。听我口令:向纪念碑--敬礼!朗读《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碑文》。”林中飞和钱诗璧放声朗读:一九六四年,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进军会战大兴安岭。广大指战员在举世罕见的“高寒禁区”爬冰卧雪、宿露餐风、英勇开拓、顽强拼搏,在林区各族人民支援下,到一九八三年底,共修建铁路七百九十二公里,桥梁一百二十四座,隧道十四座,为开发林区,建设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铭记他们的光辉业绩,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特立此碑。中共大兴安岭地区 <http://baike.baidu.com/view/161772.htm>;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公元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

  “礼毕!”铁军接着说,“现在,请龙在天战友朗诵《不散的军魂》。”

  龙在天走到队列前面,激动地说:“这是我不久前写的,现在奉献给战友们--我们曾经当过铁道兵,

  终生无悔,永世为荣。

  不散的军魂把我们紧紧凝聚,

  我们仍然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尽管我们早已复员、转业,

  可谁不认为:我现在还是一个兵。

  虽说我们的部队早已改归地方,

  但谁都坚信:铁道兵永远在天有灵!

  的确,我们吃了很多的苦,

  睡梦里还常在爬冰卧雪,宿露餐风。

  是的,我们受过不少的累,

  想起来都感到身心疲惫,腰酸背痛。

  那发涩的高粱米,难咽的冻干菜,

  亘古蛮荒的森林,冰封雪裹的帐篷;

  那发狂了的风枪,推散了的小车,

  醉卧沙场几度,铁马冰河入梦……

  被叫做‘三件宝’的铁锹大镐破棉袄,

  伴我们穿林海跨雪原北战南征。

  被称为‘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啊,

  叫我们捅出了一个贯穿的大窟窿!

  我们豪迈--喝令宝库敞开大门。

  我们英勇--牵着铁龙穿山越岭。

  我们的血汗哪,凝成了钢铁长虹;

  我们的歌声哟,化作了汽笛长鸣……

  不论你现在是工作还是赋闲,

  也许你已经升官发财出了名,

  当兵的历史是我们永恒的财富,

  军人的品格是我们共有的性情。

  亲情真,友情善,爱情美,

  刻骨铭心哪--我们的战友之情。

  不散的军魂永远把我们联结,

  因为,我们当过铁道兵!”

  激情振奋的人群。经久不息的掌声。

  铁军慷慨激昂地吟诵道:“《水调歌头·铁道兵纪念碑》--祭奠烈士墓,瞻仰纪念碑。壮怀激烈,追思战友满伤悲。洒血大兴安岭,埋骨加格达奇,千古守边陲。钢轨入霄汉,闹市永依偎。铁道兵,战林海,为了谁?打开绿色宝库,绝境送春晖。挥汗融冰化雪,舍命开山劈岭,牵引彩虹飞。名胜美如画,世代颂军威。’同志们,战友们,我们今天特意带来的这条横幅,上面赫然写着‘铁军忠魂’四个字。这是因为:曾经的铁道兵,就是一支铁军;而铁道兵被撤销改工之后,仍然忠心不改,军魂不散。被称为铁军的部队,在历史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北伐时战功卓著的叶挺独立团,再一个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铁道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当年一致将其题写为‘铁军’。在赴汤蹈火的考验中,在艰苦卓绝的砥砺中,铁道兵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描绘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壮美画卷,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和称赞;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铁道兵文化,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为我们这个民族积聚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据统计,铁道兵在战争年代,共抢修铁路三千六百多公里,抢建铁路六百九十多公里、战备公路四百三十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先后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成昆、贵昆、嫩林、襄渝、青藏、南疆、京通等五十二条铁路干线,总里程一万两千五百九十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还修建了北京地下铁路,以及难以计数的各种工程。有八千多名官兵为此献出了生命,有近六万名官兵负伤,有三百多万官兵先后退伍。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上将说: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今后只能在我军的军史中找到了。但是,它为祖国、为人民创建的功绩,它的革命精神,将与祖国的大好山河同在,与光荣的‘八一’军旗同在!”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铁军接着说:“1984年1月1日,二十万铁道兵指战员脱下军装,奉命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这一历史性巨变,造就了中国铁建成为我国唯一一家由军队大兵种集体改工的中央企业,也为中国铁建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底蕴。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由铁三师改制的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继承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铁道兵精神,告别军旅军魂不散,继往开来再立新功,全体干部和职工‘脱下军装还是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同创造、同辉煌,一个充满生机、蒸蒸日上的中铁十三局,已经屹立在神州大地上!这两天,大家学唱了由本人作词,林中飞谱曲的新歌--《我当过铁道兵》;现在,让我们一起放声高唱!”

  林中飞上前指挥。乐队演奏起来。大家引吭高歌--我当过铁道兵,

  一辈子都光荣。

  想当年在部队,

  修桥筑路打先锋。

  钻山沟,住帐篷,

  艰苦奋斗当英雄。

  为祖国铺上铁路网,

  志在四方留美名。

  告别军旅军魂伴我行,

  铁道兵精神永远传承。

  乐于奉献,敢于牺牲,

  团结拼搏共筑中国梦。

  铁道兵精神永远传承,

  团结拼搏共筑中国梦。

  我当过铁道兵,

  一辈子都光荣。

  退伍后还是兵,

  本色不改劲不松,

  斗志强,骨头硬,

  勇挑重担向前冲。

  教人生事业更精彩,

  开拓进取立新功。

  告别军旅军魂伴我行,

  铁道兵精神永远传承。

  乐于奉献,敢于牺牲,

  团结拼搏共筑中国梦。

  铁道兵精神永远传承,

  团结拼搏共筑中国梦。


全部评论(0)
  • 重返大兴安岭走嫩林线铁路活动(下) 原创作者:杨景林 驰名中外的知青女子架桥连,正式成立于1970年3月8日。一百六十多名从上海、杭州以及佳木斯等珹市,上山下乡来到新林林业局大乌苏林场桥梁大队的女知识青..

    河边草浏览:7474次 评论:0
    2020-11-08 19:30
  • 重返大兴安岭走嫩林线铁路活动(中)6.8万 · 5天前原创作者:杨景林铁道兵文化2020.11.02我们这个三十多人的旅游团,在加格达奇只住了一个晚上,8月28日清晨,登上一辆“中巴”车,走公路去漠河县..

    河边草浏览:7061次 评论:0
    2020-11-08 19:23
  • 嫩林铁路巡礼(上) 作者:杨景林嫩林铁路巡礼(上)作者:杨景林2016年8月27日至31日、全国铁道兵战友旅游协会组织进行“重返大兴安岭走嫩林线铁路活动”,十几个师地三十多名铁道兵战友,从十几个省区市..

    河边草浏览:9907次 评论:0
    2020-11-04 16:20
  •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下) 作者:杨景林 北京玉泉路铁道兵机关大礼堂里,气氛异常肃穆,人们默默就坐,全场鸦雀无声,明明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但又压抑着心中的悲痛。陈再道司令员宣读中央军..

    河边草浏览:6896次 评论:0
    2020-10-27 14:13
  • 6.7万·1天前原创 作者:杨景林 铁道兵文化 2020.10.241965年进行军衔改革,其实就是取消军衔,全军上下一律改为佩戴红领章和红帽徽。从6 月1 日开始,干部战士官兵一致,全都佩戴上了新的领章和帽徽。1965年6月15日..

    河边草浏览:7549次 评论:0
    2020-10-25 10:45
  •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1964年秋,铁道兵三个师八万官兵,挥师大兴安岭,修建嫩林铁路。这条铁路南起嫩江站,北至大兴安岭林区,全长六百八十公里。第一阶段任务,修建嫩江至塔河段,长四百四十六..

    河边草浏览:10194次 评论:0
    2020-10-23 21:38
  • 铁道兵第三师与大兴安岭林区(下)作者:杨景林第十三团团部机关就驻扎在西林吉, 部队承担修建育英至古莲段三十公里的铁路, 重点工程是阿木尔河大桥。该桥设计为一河两桥, 一号桥九孔, 二号桥七孔, 合计长度四..

    河边草浏览:19335次 评论:0
    2020-10-22 13:58
  • 铁道兵第三师与大兴安岭林区(中)第十二团承担修筑的线路上,有一段三公里长的塔头地(所谓"塔头",指的是沼泽地里的草丛,根系周而复始腐烂再生,与泥灰碳长期凝结堆积,形成人头粗细的塔状草墩,长短不一地散布在..

    河边草浏览:15365次 评论:0
    2020-10-22 13:57
  • 铁道兵第三师与大兴安岭林区(上)作者/杨景林纵观铁道兵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追寻其所属十五个师的战斗足迹,这支四海为家的工程技术部队,志在四方修铁路,哪里需要哪安家,开山的炮声就是前进的号令,通车的汽笛..

    河边草浏览:10086次 评论:0
    2020-10-22 13:56
  • 高阳台儿童公园拾趣文/杨景林百岁修为,三番蜕变,公园名冠儿童。市井合围,传承不改初衷。一泓碧水飞天镜,径道旁、姹紫嫣红。绿荫中,鸟啭莺啼,歌舞升平。寻欢作乐绝佳处,更招徕孩子,顺带家庭。嬉闹游玩,漫天..

    河边草浏览:8545次 评论:0
    2020-05-30 20:04
  • 高阳台冰峪沟览胜高阳台冰峪沟览胜文/杨景林碧水萦回,青峦错落,苍茫鬼斧神工。冰峪沟中,奇观胜景驰名。两河环抱双龙汇,岸壁边、林立孤峰。乐游源,拟态巉岩,妙趣天成。船滑地镜云磐谷,摄波光潋滟,山色溟濛。..

    河边草浏览:8393次 评论:0
    2020-05-28 20:05
  • 沁园春沁园春空中花园巡礼文/杨景林闹市围屏,广厦珍藏,富丽景观。望穹庐壮阔,流光溢彩;花丛锦绣,比美争鲜。鱼戏清波,鸟鸣碧树,大气磅礴仿自然。临仙境,越轩廊芳径,上下回旋。卓绝室内公园,令寻访游人展笑..

    河边草浏览:8514次 评论:0
    2020-05-22 16:26
  • 水调歌头 • 品味太阳沟文/杨景林旅顺赏樱罢,品味太阳沟。老街拙朴清寂,旧貌浸乡愁。幸有出行食客,光顾农家饭店,地窄却人稠。各式铁锅炖,香气漫天流。瘟神遁,逢节假,举家游。放飞野趣,吃喝玩乐解烦忧。世路..

    河边草浏览:8946次 评论:0
    2020-05-06 09:36
  • 满庭芳 • 畅游樱花园文/杨景林春夏交合,驱车旅顺,举家酣畅游玩。赏樱高地,标号二零三。遍野繁花怒放,望不尽、五彩斑斓。林如海,薰风馥郁,锦绣漫山川。欣欢,迷醉里,徜徉胜境,意趣翩跹。庆瘟疫涤除,万众陶..

    河边草浏览:8974次 评论:0
    2020-05-06 09:32
  • 大兴安岭铁道兵追怀(七律十首)作者:杨景林大兴安岭雄鸡冠顶嵌明珠,北部边陲展画图。林海苍茫山冷寂,雪原浩瀚地荒芜。人烟禁地高寒苦,动物王国世界殊。十万军民开宝库,大兴安岭跨征途。开路先锋转战兴安铁道兵,..

    河边草浏览:9691次 评论:0
    2020-04-30 20:58
  • 沁园春 • 战疫情作者:杨景林 沁园春 • 战疫情作者:杨景林湖北遭劫,武汉危急,大疫逞凶。幸中央决断,驰援救助;调拨款物,荟萃精英。医护当先,党员奋勇,义胆侠肝济众生。逢国难,更甘于奉献,不畏牺牲。全..

    河边草浏览:10182次 评论:0
    2020-03-21 20:24
  • 《火神山医院建设不完整记录》看得人头皮发麻,其中的艰难没人知晓,只知道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国的力量!首先,中央一个紧急命令:由中建三局牵头,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参建,在武汉知音湖畔5..

    河边草浏览:13070次 评论:0
    2020-02-15 11:21
  • 欢庆建军节 聚会东戴河文/ 杨景林2017年建军节前夕,原铁道兵第三师文艺宣传队发出“集结令”,二十多位老战友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渤海湾一一我们来啦!东戴河一一我们来啦!老战友见面那个亲热一一动情地问候,热..

    河边草浏览:19067次 评论:0
    2019-10-03 20:31
  • 原铁三师宣传队暨创作组战友哈尔滨聚会记事 2009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铁道兵三师宣传队暨创作组,在哈尔滨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战友聚会。 这次聚会由丁国军、王学文、吕景文、李永田、胡乃泽和耿清江等人组织..

    河边草浏览:20801次 评论:0
    2019-10-03 20:21
  • 爱 女 情 长杨天 蔡地 我们有两个女儿,戏称其为“一吨”。有些人羡慕地说:闺女比小子更会疼父母,你们一准儿老来有福。我们呢?也引以为荣自以为乐。给俩孩子起的乳名就可证明:长为“可心”,次为“如意”。 ..

    河边草浏览:19080次 评论:0
    2019-10-03 20:01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