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钻”婚老人的长寿生活
2017-07-12 23:44:31 浏览:28012次 【

  百岁老人精神矍铄

  位于桂江边上的珠子洲村距县城约六公里,走近村庄,只见大片柿果林将村子遮住了,隐隐约约听见鸡鸣,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一座村庄。在一个小山坡前有几户人家,每家的院落都是水泥楼和砖瓦房相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乡村的渐变。这几户人家,居住的都是老寿星和他的后人们。

  走进泥砖瓦房的大厅,一群儿孙拥簇着一对坐在沙发上的老人聊得正欢。不用猜,这对老人就是郑孙财和王秀英夫妇。郑孙财老人中等个子,半白的头发中还夹杂着近一半的褐发,脸上气色很好,乍看就像七、八十岁的老人。身边的老伴王秀英,脸上尽管皱纹很多,但老人斑很少,一双白皙的手,指甲看上去还滋润着呢。

  看到笔者拿照相机,郑老咧开仅有几颗牙的嘴笑了。“他知道你们是来帮他拍照的,他很欢喜。”郑老的孙子告诉笔者,前几天有记者来时,老公公就拿着记者的相机看个不停,还很喜欢照相,看到镜头对准,会翘起腿摆姿势让记者拍照。孙媳妇插话说“那是看电视学会的”。一屋子的人听了都笑起来。

  老人43岁的小孙子郑再连告诉笔者:爷爷眼力还好,能看书报,只是耳朵不大灵了,要戴助听器;老奶奶因为两眼患白内障,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两条腿多年前因为干活骨折了,如今要靠着一条特制的长凳挪着走路,即使这样,奶奶从不要别人扶她,她总是扶着这张长凳在屋子里挪来挪去,一是活动筋骨,二是找事做。

  走过苦难坚强生活

  1904年10月15日,郑孙财出生在桂河边的一间草屋里,那时家里很穷,自懂事起,就没吃上一餐像样的饭菜,童年和少年都在帮有钱人家放牛中度过。

  19岁那年,郑孙财和邻村姑娘王秀英结婚,婚后不久,郑孙财就被抓去当兵。他不堪战乱之苦,又思念妻小,找机会逃了回来。回来不久,又被抓了壮丁,到国民党军队里当了运输兵,后来又偷着跑了回来。

  然而在那战乱年代,家乡也不太平。“那时候打劫的土匪猖狂,在桂江里抢船,天刚擦黑土匪就到村里来抢粮抢钱。” 郑孙财夫妇生了三男三女,但无田无地,靠租种地主的几亩田地维持着简单的生活。一年到头辛苦耕种,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交租就所剩无几,儿女们常被饿得哭。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夫妻俩除了每日里起早贪黑侍弄田地外,郑孙财还学了手竹编手艺。他在江边河滩上种下许多竹子,每年入秋后砍下来,剖成竹蔑,把它编成箩筐、簸箕、火笼之类的竹制品,然后肩挑手提到长滩圩、二塘圩、平乐街上去卖,换些粮米油盐。王秀英则在山旮旯开荒种些小菜,每当圩日就挑到两公里外的长滩圩卖。夫妻俩就这样相依为命,勤劳持家,把六个孩子慢慢拉扯大了。

  郑家现在的日子富足了,吃穿不愁,还住上新房。郑孙财最大的儿子78岁,最小的58岁,如今是五代同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健康生活人长寿

  郑老的大儿子说,老公公一天到晚笑眯眯的,不抽烟,只喝点水米酒,一日三餐喜欢吃素菜,老奶奶则最爱吃生姜和红薯叶。老奶奶认为,生姜可以御寒,红薯叶可以助消化。除此之外,二老还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食用生胡椒,在最冷的时候,一天要吃上三次,用凉开水送服。据称,这样可以疏筋活络暖胃。郑老还有一个忌讳,但凡是夜晚开花的瓜菜都不吃。他说,吃这种蔬菜对身体没好处。

  王秀英老奶奶的牙齿全掉光了,平时喜欢坐在木床上,眯着眼睛双手摸索着编织“头绳”、衣裳之类的东西,孙子告诉她政府发了两床新被子,不用缝旧被单了,但老人不听,还是自顾自地做。老奶奶床头有一只坛子,里边装了蛋子、糖果、葡萄干等小吃,那都是儿孙们孝敬她的礼物,她虽没了牙齿,但整天嘴巴都不闲着,像磨一般总在“磨”食物

  据介绍,郑孙财老人90岁以后还坚持天天到地上干活,做编织竹火笼、竹筐、锅盖的手工活。80岁以前还常常光着膀子到桂江的横滩去架鱼梁。夏天不戴帽子,不怕太阳晒,冬天穿得极少,不怕冷。两个老人很讲究洁净,生活上有条有理。老人的儿孙说,他俩天天早上起来漱口,拿调羹刮舌苔,从不间断。

  好脾气对倔脾气

  笔者发现,老夫妻俩的面相十分相像,“哪有不像的,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吃住在一起,他们已经慢慢同化了。”郑老的三孙儿打趣地说。

  郑家人介绍说,老奶奶的脾气急一些,总爱使唤老公公,叫老人干这干那,老公公慢了一点,她就会大声地闹人。有时候奶奶耍脾气,爷爷就笑嘻嘻说笑话,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拍她,好好劝她,老奶奶就消气了。

  “他俩一辈子很少闹过红脸。两人都很体贴对方,相互关照。”老人的大儿子郑万新说。由于操劳过度,中年的时候,母亲身体经常有些小毛病,而父亲年轻时学过一点医,每次母亲病了,都是父亲帮她求医问药,有时自己把脉采药将她治好。

  有一年夏天,王秀英突患了一种怪病,整个头部出现水肿,头发慢慢地几乎全部掉光了,躺在床上不省人事。都70多岁人了,再加上当年农村医疗差,人们都以为她可能过不了这个坎了。然而,郑孙财不放弃,他访遍了十里八乡,终于听说十公里外一个村的草医能治这种病,就赶去求治。那段日子,他每天天刚破晓就起床出发,走十多公里的山路,把药取回,然后熬煎,给妻子喂服,并服侍老伴的日常起居。就这样,整整一个多月,妻子的病奇迹般好了。

  如今,尽管郑孙财老人已逾百岁,但由于身体好,有时还到长滩圩上去赶圩,回来后就对腿脚不便也看不见的老伴说他看到的新鲜事,让老伴高兴。老伴行走不便,郑老每天早晨都帮打水帮洗脸,吃饭时也帮她舀饭。

  喜穿新衣乐陶陶

  去年,二老结婚82周年,平乐县地方领导给郑老夫妻俩送来了过冬的棉衣和绒帽。当知道自己有新衣服穿时,老奶奶竟像孩子般高兴:“快点拿给我看看,现在就可以穿吗?”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子后,她迫不及待地扯着身边的老伴:“看我一下,好不好看,好不好看啊?”郑老一个劲地点头:“好看好看。”老奶奶高兴了,拉着笔者说:“照相啊,你们给我照一个相啊。”笔者拍照后,老奶奶虽然看不见,但感受到了闪光灯的照射,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吃午饭的时候,王秀英表现出主人家的热情,直招呼我们夹菜,又对老伴说,“你在吃没有,快点吃饭咯。”她自己端起饭碗就着姜片炒肉末,香甜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与老伴说话,老公公顾不上回话,她就停下来摸索着老公公的手问,“你吃了没有,快去舀饭吃去。”一顿饭,她问了五次,老伴好脾气,一直笑着答应,不嫌老伴罗嗦。最后,先吃完饭的郑老执意要给老伴喂饭,老奶奶吃了两口,忽然想起了什么,凑近老伴的耳边小声说:“那些人走了吗,还在这里吗?”得知人还在,老奶奶摸索着抢过碗:“哪个要你喂,我自己会吃。”“她要面子呢,怕你们笑她,所以不让公公喂。”孙媳妇一旁笑着告诉笔者。看到二老恩爱的样子,在场的人会心地笑了。

全部评论(0)
  • 因蒋介石还在世,当时的蒋经国未予理会邓小平的话,他亲口告诉《纽约时报》记者:“与中国共产党接触(谈判),就是自杀行为,我们没那么愚蠢。”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于1978年被选举为“总统”。这时,第三次复出的邓..

    浏览:29760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女儿耶,跟着我”,不知为什么,总会想起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我想现在的中老年人,一听到这句歌词,也都会从心灵深处唤起对那个时代的回忆,也会从沉淀的旧事中,唤起对风靡一时的《毛主席派人来》、《祖国一片新..

    浏览:33797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英国有一句谚语:“人生六十才开始。”爱尔兰作家萧伯纳说:“60岁才是真正的人生。”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人到60岁以后,思想和行为才更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得心应手,成熟老..

    浏览:29643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百岁老人本来就已经十分令人关注,百岁老人征婚就更是千古奇事。当年,他因此名扬上海滩,并因此“花好月圆”,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当年56岁的林青,被他的风采和勇气打动,在记者问她“你看上了章克标什么”时,她..

    浏览:29786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杜品华1886年4月22日出生于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镇一个农村家庭。由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失去了双亲,杜品华就靠吃野菜、野果过活,生活非常艰苦。七岁的时候,当地的寺庙收养了她,她整天除了干活就是念佛经。从此..

    浏览:30596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表面上老王与其他人没什么区别,但其实老王是一个支架人,而且是做了两次支架介入术的人。七年前,因为突然发生心梗,他被送入医院,经过造影检查,病因找到了,血管堵塞,医生在他的心脏血管内做了一次心脏支架介入..

    浏览:29567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文子·九守》篇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守神达和思想,强调以守和守神为内心持守之道。养神守神可达“神清意平,百节皆宁”,而“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则为“神无所挠,形无所劳,故为治养之本也”。单纯的“肥肌肤,充肠..

    浏览:29883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头不昏,眼不花。去年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内部器官都还好,尚未发生器质性的病变。我行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还能做点轻微的家务事。只是眼力和听力有点下降,有一点关节炎,从未得过什么大病,..

    浏览:29694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P>“特色”之一:人未老发先白小时候过年,我总爱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看花灯,那时手里拽着的头发,记忆中仿佛已是灰白色的——爸爸当时只有30来岁呀!几十年来在生活战场上的摸爬滚打,带给爸爸的除了坚韧的性格和硬..

    浏览:28957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李肇星从小便喜爱文学,大学期间,他的诗文甚至上了《人民日报》。从事外交工作以来,尽管公务繁忙,李肇星并没有荒废写作,他把作为外交官的独特经历和感受,通过诗的语言诉诸笔端,捧出了200余首饱含深情的精美诗..

    浏览:29906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花开富贵配料西兰花500g,蒜末5g。调料盐,鸡粉,香油,山茶油。做法西兰花去根,切成小块入锅焯水,捞起入凉开水过冷,捞起备用。将焯好水的西兰花入蒜末、调味料一起拌匀上盘即可。功效 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有..

    浏览:28356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北方的人们觉得耳朵和手冻得厉害,不戴帽子、手套还真是不行;南方的不少人也惊奇地发现,春节后居然新长了冻疮。被寒风冻得哆哆嗦嗦的人们直抱怨:今年是怎么了?天气偏冷,人的免疫力下降,很多人喜欢待在温度偏高..

    浏览:28402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当记者走进韩德培位于武汉珞珈山下的家,第一眼印象便是惊奇于年近百岁的老人竟是如此健朗:书写、阅读全靠自己,与人交谈时言语清晰,不断配合以手势:接下来便惊叹于老人整洁简朴居室里沿墙而立的满架书籍——书架..

    浏览:28310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贺敬之”这个名字,是与歌曲歌词《翻身道情》、《南泥湾》,歌剧剧《白毛女》,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名作紧密相联的一个符号。而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

    浏览:28533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在评选中,生于1904年1月6日的张春兰老人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小时候,张春兰面临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重男轻女时代,加上她的家境贫寒,根本念不起书,是一位地道的“睁眼盲人”。这还不算,脚底下还要接受缠足之..

    浏览:28367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老人告诉我,她姓杨,出生于1901年,老家在四川宜宾农村。老人姐弟八个,她是老大,八岁时,只陪六岁的小弟上过一年多学堂。九岁时,她开始跟母亲学针线活,12岁父亲去世后,全家人的鞋子就全包在她身上了。老人一共..

    浏览:27964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百岁老人精神矍铄位于桂江边上的珠子洲村距县城约六公里,走近村庄,只见大片柿果林将村子遮住了,隐隐约约听见鸡鸣,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一座村庄。在一个小山坡前有几户人家,每家的院落都是水泥楼和砖瓦房相间,折..

    浏览:28013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一位名叫朱碎香的103岁老人和她的70岁的儿子对出书着了迷。她的儿子陈继达已经出了六本文学作品,她自己也出了一本诗集。朱碎香1904年初夏出生于永嘉一个叫罗川的小山村里,贫困的家庭状况使朱碎香从没上过学,朱碎..

    浏览:28037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电影《剃头匠》讲述的是在北京胡同里,一位老人依然在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做着一件事——剃头。敬大爷从12岁学剃头,干了80多年,现在已经94岁了,孤身一人,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务周到,深得..

    浏览:28443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 这是一位长寿健康老人写的养生体验诗。决明有两种,一为草决明,是一种草本植物的种子,又名决明子、假绿豆。一为石决明,是海产软体动物鲍鱼的贝壳,又称鲍鱼壳。性味均属微寒,均有清肝火、散风热、祛目翳、益肾、..

    浏览:28084次 评论:0
    2017-07-12 23:44
作者专栏
  • 老鼠爱上猫

    注册时间:2022-07-10 20:57

  • xJThfvckALUEg

    注册时间:2022-04-21 13:55

  • YCGlqyMfuexzkm

    注册时间:2022-04-15 08:54

  • ECABdTRLyJHn

    注册时间:2022-04-12 09:25

  • kVJeORUZpWdD

    注册时间:2022-04-05 02:0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2012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18075603283 邮箱:327789046@qq.com

©永远的铁道兵 ©铁道兵家园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531号